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陕西延安高考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据晚唐陆龟蒙《耒耜经》记载,适宜江南水田耕作的江东犁由11个部件构成,与前代相比,其犁辕改直为曲,犁重减轻,单牛可牵引;其犁壁能掀翻破起的土块,利于深耕;添置了犁评,可调节入土的深浅。据此可知,江东犁的出现(     

    A.表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趋发展

    B.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C.改变了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D.瓦解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态

  • 2、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一部夜袭山西代县阳明堡的日军机场获胜,《新中华报》报道了此消息,如图所示。《新中华报》对此事的报道说明(     

    A.社会舆论助推民主革命转型

    B.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敌后战场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D.井冈山革命道路得以践行

  • 3、下列对19世纪40—50年代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额简表所包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进口商品(部分)

    关税税额/两

    1843年前

    1843年后

    1858年

    棉花/担

    1.74

    0.4

    0.35

    棉纱/担

    2.41

    1

    0.7

    布(本色)/匹

    0.37

    0.1

    0.08

    布(漂白)/匹

    0.64—0.7

    0.15

    0.08

    大呢/丈

    1.24

    0.15

    0.12

    A.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海关

    B.以中国为中心的白银贸易网形成

    C.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

    D.沿海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冲击

  • 4、西晋末年的移民路线主要有:从冀州迁往辽东地区;从洛阳一带迁往扬州;从长安出发,西北经凉州达敦煌地区,东南经豫州前往扬州,西南则迁往益州以及更西南。对此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政治因素影响人口分布态势

    B.区域间商品交流逐渐频繁

    C.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移民方向

    D.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 5、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是历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商贸通道。万里茶道(     

    A.推动了日耳曼人不断向西迁徙

    B.与“草原丝绸之路”路线一致

    C.便利了中俄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D.依托于明王朝的朝贡贸易体制

  • 6、“质子”从两汉时期开始普遍存在于民族交往中,“质子”的作用在于(     

    史料

    出处

    岁馀,宛贵人以为昧蔡善谀,使我国遇屠,乃相与杀昧蔡,立毋寡昆弟曰蝉封为宛王,而遣其子人质于汉。

    《史记·大宛传》

    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南匈奴单于遣子入侍,奉奏诣阙。

    《后汉书·光武帝纪》

    ①杜绝了西域地区的叛乱活动                      ②牵制少数民族维持边疆秩序

    ③密切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往                      ④增强了双方的政治互信关系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 7、如表是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其中,丁对应的国家是

    年份

    国家

    1870年

    22%

    8%

    13%①

    10%

    1913年

    15%

    11%

    13%

    8%

    注:①为1872年数据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 8、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布罗代尔说的“11一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C.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 9、钱乘旦教授指出:“西方主流话语说斯巴达是寡头政治,雅典是民主政治,至今西方人都赞美雅典、贬抑斯巴达。一个城邦的1/8是公民,另一个城邦的1/40是公民……其实是把雅典的制度概念化、抽象化了,作为意识形态来使用。”这表明,他提倡(     

    A.重视历史事件的独特性

    B.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C.注重历史评价的客观性

    D.坚持历史认识的阶级性

  • 10、西汉初年,统治者认为“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而天子大权一旦旁落,则极可能重蹈秦朝覆辙;同时相较关中而言,关东不可控因素很多;如此庞大的国家全部收归中央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若委任外臣,又不大放心。这则材料旨在说明

    A.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治

    B.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C.郡国并行制符合现实需求

    D.君主大权独揽导致秦朝灭亡

  • 11、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 12、如图描绘了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时的情景。下列关于该图及所反映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B.是英国普通法系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C.该图是研究《大宪章》签署情况的直接史料

    D.《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 13、阅读下面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漫画反映出王安石变法(     

    A.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

    B.遭到新兴势力的强烈反对

    C.存在用非其人的失误

    D.实施保甲法激化社会矛盾

  • 14、鲁迅曾指出:“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大约几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家。”对这一转变起到明确推动作用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文学革命论的提倡

    C.民主与科学的普及

    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 15、有学者研究得出,农民阶层的农业劳动者、农民工、私有私营者.在1999年底分别占乡村从业人员总数的66.3%、25.6%、9.6%。此外,农民阶层还有雇工、乡镇企业管理者、乡村管理者、农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群体。这一结构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

    B.国家户籍制度不断放松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吸引

  • 16、一份18世纪末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指出,这些宿舍的恐怖景象是很难描述的:一个新从乡间来的房客往往睡在前一住客留下来的、尚布满传染病菌的床上,或者刚刚抬走一具患伤寒而死的尸体的床上。该调查报告反映了(     

    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性流动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

    ②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

    ③曼彻斯特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④城市化进程中工人生活状况未有实质性的改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7、1915年初,简氏兄弟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打不开销路,但下半年开始其产品销路增加,一时供不应求,“近见贵公司所出品‘飞艇’牌、‘喜鹊’牌、‘三喜’牌等烟,此数种申江社会颇为欢迎”。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文明开化的新习俗形成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群众性的反帝运动推动

  • 18、13世纪,北德意志地区出现著名的城市同盟——汉萨同盟,其鼎盛时期拥有160多个自治城市,且配备武装和金库。该同盟垄断了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实力雄厚,但组织十分松散。这反映了(     

    A.城市自治的潮流

    B.德国王权的强化

    C.封建割据的加剧

    D.城市国家的出现

  • 19、下图为20世纪20--30年代部分中东欧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可推知

    备注:1914年中东欧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一半

    A.民族自决得到一定程度实现

    B.凡尔赛体系蕴含着严重的危机

    C.新兴国家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D.“委任统治”原则充满欺骗性

  • 2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印度的军费支出在英帝国内仅次于英国,高达2亿多英镑。1919年,英国不但拒不兑现战后让印度实行高度自治的承诺,反而颁布了镇压印度民族主义者的《罗拉特法案》。英国的这些做法,客观上(     

    A.促成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B.破坏了凡尔赛体系的稳定

    C.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D.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 2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这一论断(     

    A.阐明了国家的外交立场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提供了“一国两制”实践的根本遵循

    D.确保了香港澳门地区的政治实体地位

  • 22、唐王朝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丢失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开元四年(716年)营州失而复得之后,唐王朝改变以往军城镇戍体系,于开元七年设立了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于开元二十九年兼任平卢节度使。由此可知节度使的设立(     

    A.源于边疆形势的紧张

    B.促进少数民族内迁

    C.提高了边疆行政级别

    D.说明唐朝军力衰落

  • 23、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石刻,它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图中刻有“六字真言”两行,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六种文字。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     

    A.民族交融的趋势

    B.对西域管辖因俗而治

    C.严格的四等人制

    D.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

  • 24、下图是一幅描绘1215年英王约翰与贵族签订《大宪章》的漫画。画中贵族们用《大宪章》紧紧地裹挟着国王,国王的手脚被牢牢束缚。这幅漫画表现出(   

    A.贵族推翻了国王的统治

    B.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C.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 26、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27、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 28、___________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29、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 30、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 31、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 32、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①:

    ②:

    ③:唐朝

    判断依据

    ④:

    ⑤: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⑥:

    ⑦:

    ⑧: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 33、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 34、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儒学地位

    时代背景

    孔子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秦始皇

    2

    4

    1

    独尊儒术

    朱熹

    3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性质、主要内容及影响。

     

  • 36、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 37、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财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新约中,耶稣多次谈到财富……如:不要为你们自己积累财宝于地上。”“一个人不能服侍两个主人……你不能既服侍上帝,又服侍金钱。又如:我向你们保证:富人要想进入天国是非常难的。我再重复一遍;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要难得多。

    ——林中泽《基督教的安贫乐道与早期耶稣会的财富观》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

    洛斯基

    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

    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

    索德里尼

    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

    罗伦索·瓦拉

    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

    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

    材料三

    为私人利益辩护,为财富辩护,把财富看成道德的基础,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我们考察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的变化……的时代背景时,既要看到……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情况,同时也要看到当时的欧洲正处在原始积累时期,处在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的前夕。

    ——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基督教的财富观。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逻辑清楚;表达流畅:200字左右

     

  • 38、科举考试两容的变化,折射时代要求和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法后动议神改贡举制度,知贡举之弊,且本人笃意经学,加之认为诗赋取士使西北人才选出过少,遂下诏令众大臣议论科举改制一事,此提议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如直史馆苏轼在上奏中说:得人之道,在于知人......其选举有道,何必由学乎?......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力主改制,在上表中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今人才乏少,且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若谓此科当多得人,自缘仕进别无他路,其间不容无贤;若谓科举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购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脱脱等《宋史·选举一》(卷一百五十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苏轼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简要概括二者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其目的是什么?

     

  • 39、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笔画序(bhxu.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联系客服:很高兴能够帮到您

Copyright©2009-2021 笔画序 bhxu.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0647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