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帝国皇帝由普鲁士国王兼任,任何其他人无权问鼎。普鲁士在帝国议会占236名,超过半数;虽然在联邦议会中没有占到多数,但重大事项非得普鲁士同意才行。这些规定( )
A.使德皇地位至高无上
B.使普鲁士居于优势地位
C.使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D.削弱了联邦议会的地位
2、英国学者厄尔曼强调,中世纪的世俗政府仅仅停留在实践中,因为所有关于世俗和精神权力的神学构建都是教会完成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教会控制精神世界
B.教权与王权对立统一
C.世俗权力的神学化
D.教会阻碍了王权强化
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时,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中的亲英美派也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中,绝大部分地主、富农以及绅士,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同为抗战出力。”基于此,中共( )
A.设立军政委员会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建立苏维埃政权
D.提出“三三制”原则
4、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华东战局”。毛泽东说此战“意义极大”。蒋介石哀叹“孟良崮的失败真是空前的大损失,令人哀痛”。此战役( )
A.进一步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的主力
D.彻底结束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
5、辽代王爵受封者主要是契丹贵族,以皇室近亲、皇族疏室和后族成员为主,异族功臣受封者较少。而五等爵受封者则以各族功臣为主,契丹贵族成员较为少见。这( )
A.采取南北面官分管的结果
B.体现了群体分化的特征
C.实行了疆域版图的治理
D.加快了民族的分化过程
6、鸦片战争后,列强在我国强行投资设厂。甲午战后,《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这一规定
A.使日本控制了中国重工业
B.使中国民间手工业完全破产
C.使中国开始产生机器大工业
D.进一步冲击了中国的传统产业
7、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三十三年,“诸尝逋亡人……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西北斥逐匈奴”。秦朝的这些措施( )
A.消除了地方割据
B.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C.意在巩固国家统一
D.反映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8、东汉至魏晋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地方史志,它们大多记载一个地方的风物、史地和人物等内容,如《吴越春秋》、《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等。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是( )
A.地方势力的壮大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外来宗教的传播
D.基层治理的完善
9、湖南省在1958年诞生了(创建)许多高校,如南华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堪称湖南“高校元年”。据此可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 )
A.实现了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B.重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C.适应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D.旨在提升劳动者技艺水平
10、据《后汉书》记载:“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所以朝廷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致其权重。据此不能得出,州牧的设置( )
A.主要原因是刺史权力过小
B.客观上削弱了中央集权
C.设立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
D.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11、如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曲线。这一变化说明( )
A.军用企业使晚清政局稳定
B.洋务企业走出了发展的困境
C.民用企业的生产面向市场
D.中国早期现代化尝试的深化
12、位于浙江省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上山遗址最早距今1万年左右。考古发现了居址、墓葬、环壕等遗迹,出土的文物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考古学家发现了几片夹碳陶片,并在陶片表面和胎土中,发现了许多稻壳和稻壳的印痕。遗址还出土了石磨盘和石磨棒组合、石锛和石斧。下列关于上山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 ②有大量的粮食剩余
③已经培植水稻 ④处于定居阶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但丁在《神曲》中谴责教皇:“在你们心中基督拯救人类所流下的鲜血还抵不上一个铜板的分量。”孟德斯鸠说:“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以上言论反映出( )
A.政治目的会影响思想文化的发展
B.斗争方式更加保守
C.新兴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渴望
D.推崇法律至高无上
14、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阅读下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区域 | 名称 | 发展历程 | 主要成就 |
中美洲 | 玛雅文明 | 公元前4世纪前后兴起, 3~15世纪兴盛, 15世纪中期衰落。 | 城市建筑宏伟,陶器制作精美, 数学和天文历法先进。 |
阿兹特克 文明 | 14世纪兴起, 16世纪初达到鼎盛。 | 农业经济发达,都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 |
南美洲 | 印加文明 | 12~13世纪兴起, 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 | 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道路系统发达。 |
A.美洲文明与西方文明差距明显
B.自然环境决定美洲文明的独特性
C.美洲文明具有多源共生的特点
D.美洲文明因缺乏内部交流而衰落
15、1934年11月,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求部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1935年1月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指出,“对于苗瑶等少数民族,主张民族自决、民族平等、与汉族工农同等待遇”。这说明当时的红军( )
A.重视壮大民主革命力量
B.争取少数民族参加北伐
C.落实瓦窑堡会议的精神
D.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16、同治以后,湘淮系的将领中有13人做了总督,13人做了巡抚,李鸿章、左宗棠更是权倾朝野。正如范文澜所说:“曾国藩为首的湘军,挽救了满清,同时客观上也削弱了满清,满汉统治者之间,势力起着显著的变化,满清政权逐渐向汉族军阀转移。”这一现象( )
A.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表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促使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D.推动了洋务运动目标发生转移
17、1950至1953年,约有2000名留学生归国,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骨干力量。至1955年11月,回国的海外高级知识分子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有1041人,许多人后来成为各类科学研究的奠定人或学术泰斗。这表明新生人民政权( )
A.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B.获得知识界的政治认同
C.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
D.文化改造工作成效显著
18、下图是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的示意图(部分),据此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
A.开启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促进了区域文化交融认同
D.征服了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
19、下表为1844——1856年中国经由广州和上海与英国出口贸易额货值表(万美元),这( )
年份 | 广州 | 上海 |
1844 | 1790 | 230 |
1850 | 990 | 800 |
1852 | 650 | 1140 |
1854 | 600 | 1170 |
1855 | 290 | 1990 |
1856 | 820 | 2580 |
A.反映出中国贸易格局的改变
B.改变了外贸入超的状况
C.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D.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20、1941年,中共中央军委在下发的《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文件中写道:“国民党已两年未向(八路军、新四军)发一颗子弹,将来发给的可能也很少。”由此可推知,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 )
A.实现了装备自给自足
B.不受国民政府关注
C.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
D.主要依靠国际援助
21、在二战临近尾声之时,英美两国联合开展了一项代号为“逆火”的秘密行动,联合拘捕了德国五百多名从事V-2火箭研发的专家和技师。该行动( )
A.是联合国惩治法西斯的表现
B.奠定美国成为科技中心的基础
C.服务于战后美国的战略利益
D.旨在消除德国潜在的军事威胁
22、下表为元明两代部分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节梗概。这反映了( )
角色 | 情节梗概 | 剧作 |
萧淑兰 | 萧淑兰求爱张世英,张世英拒绝并云:“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 | [元]贾仲明《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
卓文君 |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受阻挠后私奔文君为相如驾车,并有台词“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 | [元末明初]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 |
李云英 | 李云英的丈夫从军后不知所踪,亲友规劝再嫁时以“烈女不更二夫”为理由拒绝。 | [明]李唐宾《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
A.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化的繁荣
B.社会环境宽松催生批判意识
C.戏剧作品蕴含社会教化功能
D.政府极力维护理学的正统性
23、下图最适宜于探究 ( )
A.两河流域早期文明
B.地中海时代的来临
C.古代帝国扩张潜能
D.中古亚洲帝国扩张
24、因侨居广州的商人太多,唐政府曾经任命穆斯林法官来管理。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占广州,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度停顿,波斯湾沿岸的许多商人因此破产。上述现象可用于佐证( )
A.西亚人民生活依赖中国商品
B.奥斯曼帝国垄断东方商品贸易
C.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
D.阿拉伯和中国存在大规模贸易
25、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26、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
核心思想:“ ”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27、西欧封建有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很感兴趣,因此对其产生展开研究,他作出表格如下:
传统与问题 | 制度设计和后果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疆域变得更为辽阔,占领地区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已经崩溃,本身处于氏族社会,部族长老山头林立,面临本地贵族势力的挑战,首领无法绝对掌控。 | 放弃照搬罗马中央集权体制,接受日耳曼氏族制分权现实,吸纳罗马贵族和部族上层,逐渐形成层层分封的封建等级制的王国。但国王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大,王国分裂割据。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传统使用奴隶生产的方式已被证明效率低下,因此已经开始提高劳动者的地位,给予一定自由,使用隶农生产,激发生产积极性。 | A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文化落后,被当地人民排斥乃至敌视,缺乏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感觉遍地皆敌。 | 国王接受罗马文化信仰,皈依基督教,取得教会支持,为统治披上合法神圣外衣,将基督教会变成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使中世纪西欧逐渐成为基督教世界。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商品经济破坏严重,治安状况恶劣,城市无法迅速重建,与农村相差无几。各地需要尽快恢复发展和秩序。 | B |
(1)请你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
28、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 儒学地位 | 时代背景 |
孔子 |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
秦始皇 | 2 | 4 |
1 | 独尊儒术 | |
朱熹 | 3 |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
29、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30、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 分析 |
例:西汉首都长安 |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
|
|
|
|
|
|
|
31、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32、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3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34、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35、冤家宜解
《原是一对老冤家, 法德化敌为友对世人的启示》这是新华网一则报道的标题。假定这篇报道由你来撰写,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回答两个问题:
(1)为何说法、德两国是一对“老冤家”?
(2)法、德两国是如何“化敌为友”的?
36、阅读下列材料: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阶段、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回答。)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主要不同?
37、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即计亩征银……无论是国家税收,军饷官俸,京库岁需还是民间借贷等都是用白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但是,历来国内来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
——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白银货币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所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二)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三)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四)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主要国家对于法币改革采取支持的态度。而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摘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主要意义。
材料四
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一一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
38、请写出近代中国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以及与这些条约相关的战争?
39、从古代王朝国家治理与统治需要的角度,分析三省六部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