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分封现象开始于氏族部落时代的征服拓殖关系,大体相当于黄帝以来的姓氏分化、赐姓命氏、分土别国及别封。周代分封首先要选定“必著功德”“多有嘉功”的“建德者”“有德之人”;接下来是“赐姓命氏”,最后赐予土地。据此可知,分封制( )
A.与宗法制度结合
B.以旁姓异族为主要对象
C.具有严格的程序
D.确立起严密的集权体制
2、关于人的价值,但丁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卢梭强调,人生而自由,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则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据此可知,马克思( )
A.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B.主张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人的价值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认为政治权利是人的价值的主要载体
3、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共3万余人。到1940年8月,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中出动的兵力即达40万。1945年8月抗战结束时,八路军更是发展壮大到96万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路线
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国民党逐渐失去了民心
D.中国共产党满足广大农民要求
4、罗马人热衷于观看粗暴野蛮的斗兽表演,为了能经常参加这种公共演出,他们不断增加公共庆典活动,这给帝国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摆脱不断增加的赋税,许多罗马市民抛弃家园,流落异乡,或者无所事事游荡于罗马街头,到4世纪时人数已达80万。这表明罗马( )
A.帝国危机潜伏
B.民主政治遭到破坏
C.公民意识淡薄
D.人口迁徙引发动荡
5、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胡技流入大唐,注入百戏。百戏的曲乐热闹明快,加之新颖的弹奏器乐,国内出现对胡风潮流的追求,呈现出“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景象。上述现象反映了唐代( )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审美标准的趋同
C.戏曲艺术的成熟
D.女性地位的提高
6、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后,教皇和天主教在欧洲的普世性权力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独立的德意志诸邦、瑞典、法国等几十个主权国家。他们在崭新的国家利益指导下,在欧洲新政治舞台上各显神通,扩大自身势力。这说明了( )
A.宗教改革推动主权国家兴起
B.天主教彻底失去生存土壤
C.主权国家逐渐主导国际事务
D.和会改变了欧洲政治面貌
7、莎草纸以尼罗河的特产植物莎草制作而成,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出口物资。下列项中,同属古代埃及人的成就的是( )
A.印章文字
B.那尔迈调色板
C.《天方夜谭》
D.《吉尔伽美什》
8、1931年,中共在江西德兴苏区设立了四大对外贸易处,履行“管理并监督苏区与非苏区的贸易,流通苏区与非苏区的经济”的职能,落实“保护贸易自由,准许外商经商”的政策。此举意在( )
A.改善苏区经济窘况
B.践行武装割据理论
C.推动土地革命进展
D.重构商品贸易体系
9、1686—1740年,清政府纂修《大清一统志》,把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尤其是长城以外的“三北”(西北、北部、东北)包含在疆域之内,正面批判了“华夷之辨”下仅以长城以内作为“中国”疆域的观念。由此可知,《大清一统志》的纂修( )
A.以法律形式落实了对西藏的管辖权
B.消除了“华夷之辨”民族观念的影响
C.反映了清政府强调国家统一的观念
D.推动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全面推行
10、现有史料表明,1840—1860年之间只有扬州秀才黄钧宰在1844年称西方人的到来是一大“变局”,但是在1861年以后,许多士绅认识到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据统计,从1861—1900年至少有43位士人,如王韬、丁日昌、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评价了这种巨变。这表明( )
A.黄钧宰是研究西方的第一人
B.国人对鸦片战争后的变局认识迟滞
C.师夷长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D.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启了这种巨变
11、洪武年间,朱元璋颁行《教民榜文》,宣讲“圣谕六条”,强调以里甲为基础在基层推广教化;永乐年间,明成祖将《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令人诵行;正德以后,一些硕儒乡绅倡行乡约,视乡约为维持地方秩序之妙方。这说明
A.官方意识形态推广缓慢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强化
C.基层管理出现根本变革
D.儒学教化功能发生异化
12、1950—1952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说明( )
年份 | 进出口增长情况/亿美元 | 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 | ||||
进出口总额 | 出口额 | 进口额 | 进出口总额 | 出口额 | 进口额 | |
1950 | 11.3 | 5.5 | 5.8 | 0.9 | 0.91 | —— |
1951 | 19.6 | 7.6 | 12.0 | 1.2 | 0.92 | —— |
1952 | 19.4 | 8.2 | 11.2 | 1.2 | 1.02 | —— |
A.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发生变化
B.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
C.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的失败
D.私营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1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以海关税、常关税、厘金和盐税作担保;同时,帝国主义各国均同意清政府把现行平均关税由实际的3.18%提高到5%,对原本免税的商品开始征税。帝国主义的这种主张旨在( )
A.彻底剥夺清朝的财税主权
B.促进晚清的近代化进程
C.维系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D.掀起瓜分中国的新狂潮
14、依据IMF的数据, 1975年至1980年阿根廷食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比重超过65%; 巴西同样以食品出口为主, 占货物出口比重的一半左右;智利、秘鲁主要出口矿物和金属制品;委内瑞拉的燃料出口占比一直保持在90%以上。据此可知,拉美部分国家( )
A.发展国际贸易实现经济腾飞
B.单一经济结构隐藏发展风险
C.加强国家间合作实现工业化
D.利用地缘优势发展外贸经济
15、1963年,赫鲁晓夫宜称:“如果我们没有了和平,核弹纷纷落下,那么、我们究竟是资本家,或是中国人,或是俄国人,或是美国人,又有什么差别?谁会幸存下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这一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
A.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
B.美苏的紧张局势暂告缓和
C.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6、下图为新中国“一五”“二五”期间工业城市布局,该图体现了( )
A.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国民经济在地域上已经均衡发展
C.工业建设主要服务于军事目的
D.有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
17、19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化大生产导致西方各国政府主管事务的膨胀,除了管理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外,日益增加了对经济、文化教育等新的事务的管理。某些西方学者把这种变化称为政府从“消极防卫职能”向“积极发展职能”的转变。这一转变( )
A.全面提升了官员的执政素养
B.强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
C.成为文官制度改革的推动力
D.利于促进政府行政效能提高
18、1944年7月,苏联出于“没有大的风险”而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是这个体系“与苏联无关”,因为美国难以接受苏联真正融入后因计划经济、国家主导、国家垄断的差异带来的体系内部机制的变化,于是平行市场由此应运而生。材料揭示了( )
A.杜鲁门主义的影响
B.计划与市场的矛盾难以协调
C.美苏冷战的经济诱因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源
19、下表是美、英、德、中四国某方面所占世界份额的变化情况。 “某方面”指的是( )
年份 国别 | 1800年 | 1860年 | 1900年 | 1953年 |
美国 | 0.7 | 7.1 | 23.7 | 44.7 |
英国 | 4.1 | 19.9 | 18.5 | 8.4 |
德国 | 3.5 | 4.9 | 13.2 | 5.9 |
中国 | 33.3 | 19.5 | 6.3 | 2.3 |
A.殖民地数量
B.制造业总产量
C.对外贸易额
D.白银的存储量
20、自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白银市场崛起,白银从非法货币成为合法货币,这主要是因为( )
A.闭关自守政策的松动
B.国家法令的强力推行
C.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D.国内外市场联系加强
21、《凤冈陈氏族谱》中记载道,万历十年(1582年)陈益从越南引种番薯至广东东莞,而《金薯传习录》中记载万历二十一年,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番薯到福州长乐县。由此可知( )
①越南和菲律宾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②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作物传入中国
③西方殖民者成为明代海防的新问题 ④海外贸易助力番薯种植区域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2、明朝初期,市镇多由巡检司管理,只设从九品的末等官员。明朝后期至清朝,一些市镇已由正八品的县丞驻地管理,甚至出现正六品通判、正五品同知等府级官员管理市镇的现象。这一变化是由于( )
A.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B.城市功能的演变
C.中央政府权威的弱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3、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说:“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已经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变成了全民所有制,已经把资本家从商品生产和流通中排挤出去,现在在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国家和人民公社,这同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流通是有本质差别的”。这表明我国( )
A.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经济发展适应生产关系变革
C.已经确立了先进的社会制度
D.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记述了 1940年3月在巴黎的见闻: “各行各业都有势力强大的团体公开赞成停战……有人认为与希特勒相比,斯大林才是真正的敌人⋯⋯部分政府官员甚至主张割让部分非洲殖民地,以便讨好这个魔鬼。”这些记述揭示了当时法国( )
A.意图维护《凡尔赛条约》
B.对苏德战争的漠不关心
C.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D.意识形态对战局的影响
25、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26、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7、中国古代文化在制度、精神、物质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朝鲜开科取士选拔人才;(B)唐代丝绸、纸张、瓷器等运往西方;(C)日本修建尊奉孔子的文庙;(D)利玛窦将“四书”翻译后寄往西方;(E)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F)鉴真和尚东渡后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G)欧洲航海家借助指南针完成新航路开辟。
影响类别 | 重要史实 |
制度方面 |
|
精神方面 |
|
物质方面 |
|
28、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29、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30、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31、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 “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32、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 ①: | ②: | ③:唐朝 |
判断依据 | ④: | ⑤: | ∕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⑥: | ⑦: | ⑧: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33、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34、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
核心思想:“ ”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8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美法两国的历史文献: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材料一
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员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美法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一种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类型?
(2)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在实行代议制时贯彻了怎样的原则?
36、【历史上重大改革】
材料:华侨问题在整个晚清时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代中国海外移民激增,华侨问题,即华侨在国外遭受压迫、虐待和种族歧视的问题由此产生。清政府最初对此总体漠视。李鸿章在办理洋务和处理外交问题上,逐渐认识到海外华人仍是清政府的臣民,要用国家力量来保护他们在海外的人身和财产利益。针对秘鲁虐待华工问题,他派客闳赴秘调查华工受迫害详情,迫使秘鲁承诺“将以前苛待华工弊端尽行革除”。同治九年,他建议政府,“商民往日本长崎岛贸迁寄居者络绎不绝……应派大员长驻该国京师,或委员近驻长崎,兼充各港领事……管束我国商民,籍探日本动静,似于大局有裨”。光绪二十二年(1896)已是古稀老人的李鸿章到达美国,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他向华商代表询问华侨境况,向美国媒体表明中国反对美国《排华法案》的立场。李鸿章积极支持华侨中的富商们回国创办诸类企业。此外他还笼络海外华商赈济国内灾情和缓解财政压力。他积极推动清政府设立领事制度,派驻使臣;调集舰队出洋访问华侨聚居地;授华侨以官爵,提高其政治地位。这些措施很快吸引了华侨们的爱国热情,他们开始关注祖国,回国开办了很多企业。海外华侨与祖国的命运已经紧紧地联在一起。
——摘编自金蓓《李鸿章护侨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李鸿章护侨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推动政府制定护侨措施的意义。
37、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即计亩征银……无论是国家税收,军饷官俸,京库岁需还是民间借贷等都是用白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但是,历来国内来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
——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白银货币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所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二)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三)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四)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主要国家对于法币改革采取支持的态度。而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摘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主要意义。
材料四
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一一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
38、治乱兴衰
(1)完成中国古代之乱兴衰表
时代 | 盛世 | 乱世 |
西汉 | ① | ② |
汉武帝时代 | ||
③ | 光武中兴 | 汉末军阀混战 |
唐朝 | 贞观之治 | ④ |
开元盛世 | ||
清朝 | ⑤ | 三藩之乱 |
(2)用史实说明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
(3)具体说明处理好哪些方面关系关系决定王朝的治乱兴衰
39、 当代史学家认为,到1900年左右,世界才最终覆盖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请结合19世纪末的有关史实,简述这种现象形成的过程,并分析该现象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